深圳创业故事_ 深圳老板的创业故事

编者按

为致敬特区建设者,传递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精神,由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监制,深圳市罗湖区融媒体中心与南方都市报共同策划出品的“建圳者·见证者”人物群像专题片重磅上线,共十二期,本期人物蒋开儒。

人物名片:

85岁仍奋斗在创作一线,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蒋开儒,著名词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92年来到深圳,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代表作品《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广为传唱,成为歌唱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外,他还创作了《喊一声北大荒》、《中国梦》《北部湾》《快乐海家园》等歌曲,其作品曾三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获文华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广播文艺奖、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金唱片奖等。2020年,蒋开儒获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建圳感言:

“57来深圳重新创业,这座城市赋予了我事业的新生命。敢拼、敢闯、敢试的深圳精神,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即使我已经85岁了,但我还要创作,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因为深圳永远年轻、包容、有活力,这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这里永远是‘春天’。”

——蒋开儒

1994年,《春天的故事》唱响神州大地,”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生动地描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1997年,一曲《走进新时代》传遍五湖四海,”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写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也让词作者蒋开儒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自己对深圳的感悟创作出《春天的故事》这样深刻作品的他,当时只是刚刚来深圳不满一年。年近六旬年纪来到深圳重新创业,他的身上带着深圳敢闯敢拼的印记。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他,依旧在创作一线,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因为深圳永远年轻、包容、有活力,这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这里永远是‘春天’。

一篇文章促动花甲之年的他南下创业

“因为看了‘东风春来满眼春’的报道,我就决定要来深圳了,这里的观念是新的。让我感到惊喜,我觉得这就是我再次创业的地方。”谈到来深圳的原因,蒋开儒表示正是那篇报道,让当时已经56岁的他,感受到热血与年轻。

时间的针拨回到1992年,当年的蒋开儒57岁,在老家的县城已经是功成名就,可以退休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但是蒋开儒觉得自己还算年轻,还想再做一番事业。当创业的热情遇到深圳,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种。当年5月13日,他踏上南下的火车,来到了深圳。

“我上一次,也是第一次来深圳是在1979年。那次,我从黑龙江前往香港探亲,途经深圳,由于去香港心切,深圳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便是下车后,直入眼帘的一片水田。我在深圳住了一晚,次日白天,便一个人从深圳招待所出发,沿着田埂、走着磕磕绊绊的砂石路过了海关,去了香港。”蒋开儒回忆道,一到香港,眼前的景象全变了,摩登又现代。他在香港住了50天,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们,还将经历写成歌词,50天写了38首,向《北京文学》、《香港文学》和《音乐生活》等刊物投稿。

此次南下,也为蒋开儒后来移居深圳埋下了伏笔。“1992年春天,《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报道一下调动起我的好奇心——在我印象中,那样高大的楼房,除了香港我再没在别的地方见过,而深圳现在竟然也有了!当晚我便决定,要去深圳看看!我要去寻找一个答案——13年过去了,深圳究竟变成什么样了?”他说。

再次来深圳,蒋开儒在13年前的同一个位置下了车。他急于寻找关于深圳的回忆,下车却发现,一切与记忆有关的痕迹都消失了。水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摩天大楼,让蒋开儒感受到了什么是深圳速度、深圳高度。“短短的13年,深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那么几秒钟,我甚至怀疑是不是下错站。我再仔细一看,车站上方分明写着“深圳”二字,这才确认,这里就是深圳。短暂十几年就能如此,这座城市的潜力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