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QQ头像 > 头像教程 >

歌以咏志的以是什么意思(联咏96655 全志a33)

前言

前天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里有句“采葵持作羹”,这句和前后句的韵脚都押不上,怎么理解?

采葵持作羹,出自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双数句押韵,但奇怪的是,其中第6句韵脚为:羹,却不押韵。

同样不押韵的名作,在杜甫的《石壕吏》中也有: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个“看”,也不押韵。又如,古乐府《江南曲》:鱼戏莲叶北,北,似乎也不押韵。

这是什么原因呢?古人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一、诗有无韵之句

在明末清初,有一个标签很多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还是一位音韵学家。他在《日知录》中,提到了这种古诗中不押韵的现象,而且说并非只有这首《十五从军征》有这种现象:

诗以义为主,音从之。必尽一韵,无可用之字,然後旁通他韵,又不得于他韵,则宁无韵。

苟其义之至当,而不可以他字易,则无韵不害。《日知录》

顾炎武的意思是,诗以意为先,音律呢,仅仅起到辅助作用。在作诗押韵时,假如没有可用的字,就可以用邻韵,如果邻韵还没有合适的字,干脆就不押韵了。

简单来说,假如诗意妥当,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字押韵,那么不押韵也行。

这个听上去,估计很多现代“诗人”会很开心的,终于找到组织了。

二、采葵持作羹,为什么不押韵

顾炎武在书中还举了几个例子,首先说道:

汉以上往往有之。

意思是汉朝之前(包括汉朝)常见,例如《十五从军征》这首汉乐府诗,就有不押韵的情况:

古辞《紫骝马歌》中有“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二句无韵。

《十五从军征》原题目为《紫骝马歌》,全诗如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按照顾炎武的说法,“”采葵持作羹“的确不押韵,原因就是他上面所说:

苟其义之至当,而不可以他字易,则无韵不害。

三、杜甫不押韵的古诗

顾炎武又举了唐诗的例子,首先是杜甫的这首长诗《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后略

这首诗太长,后面就不录入了,这是一首换韵的古体诗。古体诗的换韵,也是有规则的,两句一换韵的诗,两句必须都押韵,四句一换韵的诗,第2、4句押韵就可以了。古体诗可以押邻韵,但是连邻韵都不是就不行了。

我们看看顾炎武的解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两韵也,至当不可易。下句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则无韵矣,亦至当不可易。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村,是元韵,人,是真韵,不是一个韵。这属于两句一换韵的诗,真韵和元韵,很少作为邻韵使用,因此被顾炎武认为是两个韵。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看,也不押韵。这两个字,更没有什么争议了。

而后面的诗句是押韵的,怒、苦、戍。

四、李白不押韵的古诗

另有李白的诗:

李太白《天马歌》中有“自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二句无韵。《野田黄雀行》首二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无韵。《行行且游猎篇》首二句“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无韵。

李太白《天马歌》因为太长,就不录入了。《天马歌是换韵的古体诗,其中这两句不押韵:自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而且也不押韵。

另一首李白的《野田黄雀行》,前两句不押韵,后面四句押韵: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不押韵)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李白的《行行游且猎篇》也是换韵的古体诗,也是前两句不押韵,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上一篇:临摹素描头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