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QQ头像 > 头像教程 >

哲学三问有答案吗?

凭着我本科学的东西强答一发吧。下列都是最粗浅的哲学知识,主要目的是展示一下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究竟是怎样去面对一个问题的。

答案有没有?如果能理清问题,细化问题的话那当然有,但你有没有被这个答案说服就是另一码事了。

这个回答只及到保安三问的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因为它仅仅是一个哲学的思路最浅显的展示,不想太过长篇大论。

“我是谁”:the problem of personal identity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我觉得在这个语境下并不是在说“我是约翰,是一个x公司的工程师,五官端正四肢健全”,而是在问“人类的本质是什么?”

当然了这也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不过大体上回答分为两个派系:materialism和immaterialism

A. materialism

materialism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唯物主义”,不过放在这里叫做“物质主义”更恰当一些,materialism强调的是“人就是构成它的质料的集合”。用最浅显的话来说,也就是“你是你的身体”。

当然了,materialism下面也有不同的分支,比如animalism在强调的是人和一只大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一种有机的动物,其器官给予了他一些能动性,这一点上和一个石头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我是谁”这个问题在animalism下的答案就是“我是一个被归类为人属智人的动物”

但是materialism下也有很多对于animalism的反对声音。比如强reductionism,也叫做强还原主义。强reductionism会认为人和石头也没什么不同,有没有所谓的能动性并不能给人和石头带来本质的区别,毕竟大家都是分子和原子的集合嘛(这个同时还假设了物理主义)。强reductionism会认为“我是谁”这个问题可以简单的回答为“我是一堆微小粒子的集合,和一个石头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强reductionism是有很多代价的。比如说首先它要牺牲人类的自由意志,因为分子和原子的随机运动是不能带来所谓的“自由”意志的。不过更大的问题是强reductionism不仅仅要牺牲自由意志,甚至连意识/心智本身都要做一些牺牲,因为意识这个东西是有感知者的。打个比方,如果“我”的意识是粒子运动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又是被“我”所感知的,那么这两个“我”看上去并不是一个东西,第二个“我”对于reductionist而言甚至根本不应该存在。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心灵哲学,我没那么熟悉,就先不引申了。总之强还原主义的代价并不小,所以许多materialist另辟蹊径,开始从心智出发。

一个最简单的思路就是“我是我的大脑”。这个就叫做brain theory好了,是一个没什么人支持的理论。brain theory会认为,假设我缺失了一根手指,那么我依然是我啊!所以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定义“我”的部分。所以哪些物理质料是“我”中不可分割的呢?那么很直白的,是产生心智/意识的部分,也就是大脑。

brain theory的问题也很大:我在产生不同感知,出现不同思考的时候,我用的是大脑不同的部分啊!那么既然我的手指不能产生心智/意识,所以不是“我”的一部分,那么我大脑中此时此刻并不对心智的产生有着贡献的部分应该也不是“我”的一部分啊!此外,那我大脑里的血液是我大脑工作必不可缺的东西,那么我大脑里的血液是“我”的一部分吗?

所以也难怪brain theory并没有什么支持者了。而brain theory的升级版叫做embodied mind theory(涉身心灵论),这个理论实际上很取巧,直接可以理解为“我”就是在创造“我”的心智的物理质料。此时此刻,假如有任何东西在对我心智的构建产生了贡献,那么它就是“我”的一部分。若下一刻某一些物理质料不再对我的心智构成贡献,那么它也就不是我的一部分了。当然了,即使意识是重点,embodied mind依然是一种materialism,因为这里的“我”依然是某些物理质料。

可是embodied mind的问题就是,这个物理质料可能太大了吧?假设我此时此刻看到了一棵树,这棵树的确对我此时此刻的心智构成了贡献,那这棵树是不是“我”的一部分呢?如果认为“是”的话,那也就是说构成了“我”的物理质料并不仅限于在我的身体里,和我体外的东西也有关。这个理论一部分就在假设extended mind theory(延展心灵论),即我的心智也包含了我体外的事物。

当然了,extended mind本身就是一个很反直觉的理论,支持者也很有限。而且extended mind本身在回答的是心灵/心智是什么,不是“我”是什么,所以再扯下去就越来越远了。不过至少在materialism内,对于“我是谁”的答案有很多,其中也会涉及到哲学中不同的领域,是一个大家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

B. immaterialism

这个方向就是在说,“我”是谁和任何所谓的“物质”都无关,是一些非物质的东西定义了“我”

我们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回答就是:“我是我的灵魂”。当然了,灵魂这个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性质,也是争辩很多的内容,但大体上的共识有:1. 灵魂负责意识的产生;2. 灵魂可以独立于物质存在,即使不可以,也不是建立在物质至上的;3. 灵魂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和身体中的某些部分产生某种关联的。

因为灵魂本身的存在是很有争议的,也在绝大多数情况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支持“灵魂论”的immaterialist并不多。很多支持灵魂论的很多都是一些有研究宗教哲学的学者,因为在某些宗教哲学理论下灵魂的存在是被需要的(这不代表宗教哲学是错误的或者是不重要的)。

更多的学者支持的是“我就是我的心灵”(mind)。这里的“心灵”和中文语境上的“心灵”不是一回事,更多指的是“心智的发出者”。mind这个东西比灵魂更好一些,因为极少有人会否认心智的存在,即使是物理主义也不会否认心智是存在的(比如embodied mind theory,brain theory等更加明显)。

这个理论也叫做叫做“第一人称论”(first person perspective)。认为“我”就是“主体认知,思考,感受等动作的发出者”。实际上这个理论一个比较方便的理解方式是:若一个支持embodied mind theody的人放弃了物理质料作为“我”的本质,他就变成了一个第一人称论者。但是很多人不满意这个观点,因为“心灵”这个东西每时每刻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它需要一些更高的确切性来定义“哪些”心灵状态是属于“我”的心灵状态

我们在某时某刻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灵状态,比如说我此时看到了一课树,听到了风声,脑子里在想一道数学题。这一刻我的心智状态就是一个“mental state”。所以说目前immaterialism中目前一个相对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我”是一些【互相连续】的且【互相有因果关连】的的心智状态的【全集】。其中,“连续的”(continuous)指的是两个mental states之间的时间之间相差越短,他们就越相像。“有因果关联的”指的是“在时间中比较靠后的一个mental state是什么样的,取决于它之前的mental state是什么样的”。

这个理论看似非常无懈可击,但实际上也有它的漏洞。假设一个人P在某个时刻T0进入了一台复制机器,一个人进去两个人出来,分别叫做P1和P2。在T0之后的任何时间里,P1和P2都有着截然不同的mental states。比如在未来的某一刻T1中,P1的心智状态叫S1,P2的心智状态叫S2,那么他们和此前P在分裂前某一刻的心智状态S都有着“连续的且因果关联的关系”。换句话说,S1和S2都属于P,也就是说P1和P2都是P。

命题1: P1和P2都是P,所以P1就是P2

但同时我是谁哲学问题,S1和S2二者之间是缺乏“连续性”和“因果性”的,也就是说P1和P2是两个人。

命题2: P1不是P2

很明显,命题1和命题2是矛盾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学者认为从来就没有P这个人,只有P1和P2。什么意思呢,P1和P2是两个人,在T0之前一直享有同样的mental states,从T0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心灵状态。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是极其反常识,毕竟P的妈妈从来不会认为自己生了双胞胎。

C. 虚无主义

讲完了materialism和immaterialism,我想在最后提一下虚无主义,即:“我”压根不存在。这是一个极其不受欢迎且极其困难的立场: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的身体是什么?我的心智又是什么?

虚无主义最根本的逻辑是:“我”这个词被我们看做了一个可以被确定的东西,即“我是谁”里面的“谁”是一个稳定的概念,但是“我”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都是每时每刻【从本质上】都不一样的,所以“我”是一个无法被定性的东西,那么“我”本身也就被消解成了某一个时间下的某一个东西的一个集合。虚无主义者会进一步认为:假设在我们常规的认知上有两个人A和B,假设A有两个状态分别是A1和A2,B有两个状态分别是B1和B2,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认为A1A2属于一个合集,而不是A1B2属于同一个合集。

换句话说,我此时和下一刻的两个状态是没有理由归于同一个“人“身上的,它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并且也没有外部的理由去放在一个合集里面,那么上一刻“我”的状态和下一刻“我”的另一个状态没有理由都属于“我”。他们甚至是完全无关的。所以说,“我”是完全不存在的一个假象而已。

D. 结语

上述说到的这些只是哲学中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冰山一角,实际上的理论和相关的理论多到正常人一辈子也读不完。宗教哲学,法哲学,政治哲学这些“软”哲学和形而上学,认识论,心灵哲学等这些“硬”哲学都和这个问题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所以,答案不是没有,而是缺乏共识,并且谁也无法说服谁,谁都有自己的问题。至于另外两个问题,“我从哪来”(导致“我”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和“我到哪里去”(我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都是一个量级的难度。

所以说这些问题在哲学上实际上并不是很好的问题我是谁哲学问题,因为哲学家们没有谁真正在研究这些问题,而是是细化这些问题之后,将一个个更小的问题拿来分别攻克。

上一篇:临摹素描头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