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QQ头像 > 头像教程 >

八卦娱乐的新闻标题,热点新闻内容

  新闻有明确的报道主题,往往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中心,是媒体“喉舌”功能最集中的体现。但是,很多观众从电视媒体上看到的题材新闻,确实够长,看起来分量很重,看起来目的崇高,气势恢宏,但观众就是很难听到。不接地气是很多主题性新闻难以走进受众内心的主要原因。怎样才能让主题新闻接地气?首先,改变“领导至上”的报道意识。在一些电视人看来,主题新闻只是给领导看的。只要主题新闻充分反映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领导满意,工作就做完了。众所周知,没有传播效应的专题新闻既不能引导舆论,也不能起到凝聚共识、发动群众、推动工作的作用。只有具有战略意义和宏大目标,能够动员和发动群众参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推动当前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专题新闻,领导才会满意。所以,越是通俗易懂、看得见、有说服力、受众喜闻乐见、效果显著的主题新闻,越能得到领导的肯定。领导的满意和观众的爱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电视记者转变报道意识,把报道主题新闻的视野从“上”转变为“上”“下”。要做好“上”“下”文章的结合,记者要找准主题新闻的受众兴趣点,把地方党委政府正在推进的中心工作如何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讲清楚讲透,激发他们的观看欲望。今年1月,《泰州新闻》播出了一条标题为《大道畅通出行快》的头条新闻。以新泰镇高速工地工人的施工场景为切入点,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全面展现了台州一年来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的巨大努力,生动展现了台州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建设给台州带来的可喜变化。这条新闻分量很重,单条长度超过6.5分钟。但看起来却相当轻松,因为它讲述的是这些重点城建项目的实施将为促进台州经济发展、改善台州交通环境、方便市民出行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观众反响热烈,分管市领导也对这部电影给予了充分肯定。其次,改变“主题先行”的报道风格。一般的新闻是先有新闻再有主题,而主题新闻往往是先有主题再往下找新闻。所以很多电视记者有一种错觉,认为专题新闻是一种“专题先行”的新闻,领导安排我采访什么,我就只能采访什么。在这种错觉的影响下,记者的思维变得僵化,主观能动性消失,话题越来越小,文风越来越飘。他们习惯于从会议和文件中找话题,即使偶尔下基层,也只是略略涉水,走马观花。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深度采访,声画“两张皮”现象越来越严重。专题新闻充斥着大量万能的画面,毫无意义的画面,甚至是空洞的镜头,让观众的口味千篇一律。新闻的主题虽然要突出主题,但不代表就是“主题先行”的新闻。还需要记者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挖掘新鲜素材,甚至比其他新闻更多,从而找到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当前工作的契合点,进而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展现相关重大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报道专题新闻的记者应该脚踏实地,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动脚,敢于扔掉会议和文件的“拐杖”,主动深入基层、生活和群众,从基层人民生活中寻找专题新闻的新鲜话题。2014年12月7日,在大雪纷飞的节日里,《泰州新闻》记者偶然发现,一些农机手竟然是博士俗话说,“初冬十一月小雪,草和蔬菜准备用冻水灌溉。”在农业季节,11月已经是小麦播种的季节了。为什么这里的农民在12月还在收割水稻?疑惑之下,记者赶紧下车采访。记者了解到,这片农田由兴化市翠园家庭农户方华山承包经营,总面积2000多亩。正在收割的是一个名为粳稻9108的晚稻品种,已经光照近160天。据方华山介绍,经过近40天的额外光照,他种植的大米质量明显提高,价格比普通大米每斤高出3毛多。再加上省下来的晾晒费用,他刚好晚收了一个多月,每亩收入增加了近600元。《家庭农场提质增效 “大雪”节气也能收稻》主题新闻在《泰州新闻》播出,引起了农民朋友的广泛关注。第三,改进华而不实的报道风格。目前很多专题新闻满足于简单的图文并茂的机械报道,严重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活力。有些解说听起来气势磅礴,但实际上语言粗放,空洞的文字,死板的文稿,甚至简单机械地摘抄领导讲话或文件的内容,再配上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采访。稿件和图片处理简单粗暴;部分内容空洞,文笔枯燥。整篇文章堆着各种观点、概念、数字、结论,思想复杂得让人看不懂。有的不深挖,思想不高。第一,没有新闻来源;二是没有具体时间地点,新闻元素不足;有的视角单一,高高在上甚至霸道,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把观众拒之门外;有些新闻素材陈旧,叙事手法老套,内容不感人,画面缺乏吸引力,缺乏电视特色,人们的兴趣索然无味.这些都是文风不实的具体表现。只有内容真实感人,文风活泼生动,主题新闻才能起到组织动员群众的作用。新闻系统广泛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激发专题新闻的活力。新闻主题要想改变文风,记者改变文风,深入基层调查采访是前提和基础。另外,要善于学习民生新闻。我们要学习民生新闻以向下的视野,朴实的文风,人文关怀的意识,善用群众语言讲真话的文笔,亲和力,亲近感。新闻主题不再走高高在上的路线,告别华丽的辞藻,与群众保持距离,主题新闻的风格才算活起来。《泰州新闻》也为改进专题新闻的风格做了积极的尝试。举个例子:“门难进,丑,事难办”。这是很多过去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的人的共同感受。但是,今天如果去市行政中心质监窗口,即使忘记带全手续,也不用担心空手回家。前不久,市质监局创新推出了行政审批窗口“容差受理”新举措,改变了以往“材料齐全,受理即办”的做法为“边补材料边受理”,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方便。这是今年3月《泰州新闻》播出的主题新闻《市质监局:行政审批窗口推行“容缺受理”》的口播导语。戏剧化的悬念设置、个性化的群众语言、返璞归真的文风,让观众有了收看新闻的兴趣。电视主题新闻要走进观众,文风必须具有亲和力和贴近性,避免过多修饰,以辞害意。越是主题重大,越要放下架子,尽量采用走基层的报道方式和人性化、故事化、生活化的写作手法,多拍摄一些鲜活、生动、典型的画面,让观众感受真实和朴实的力量。(作者单位:泰州广播电视台)来源视听界)

上一篇:临摹素描头像 下一篇:没有了